Web Emotion, the essential web application
[update], 从搜索得到的结果,Web3.0并非我所描述这样。我所描述的这种完全没有出现的Web应用,基于这样一个假设:人们除了需要基本的交互需求外,需要一个更智能的工具来分享感受并提供建议。搜索结果大多数是描述一种行为、形态,而非真正从用户心理入手。在冰云的建议下,我将标题改为Web Emotion, 即情感化Web。这是一个够酷的名字,很贴切的描述了我的想法。
摘要:从上一篇blog《创新还是沟通,这是个问题》中,我尝试着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人的社会行为背后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我知道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话题,涉及到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在内的许多专门学科。但是现状是,很多学科往往用来解释已经发生的事情,而对于未来的预测往往不足。例如Web2.0概念的产生,AJAX技术的蓬勃发展。从传统的技术观点已经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些简单的技术能够如此火热。许多开发者还停留在技术层面,而对其中真正最终用户的理解还没有达到。在本文中,我尝试从我上一篇blog中得到的结论来提出一个新词:Web Emotion. 我尝试解释Web版本发展的趋势,并试图为Web Emotion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以帮助Web开发,特别是以最终消费者为目标的Web应用创建出更好更贴心的Web应用。
Web, 2.0, Emotion
Web 2.0概念被提出来之前的web基本上被普遍认为是以内容为中心。当Web最早出现的时候,互联网上内容很少。需求决定流行程度。多了一个媒体渠道,人们自然会不断通过这个渠道寻找更丰富的内容。于是内容为主的网站开始流行。渐渐的,单方面的资讯逐渐不能满足用户需要,于是就有了门户网站将各种各样的信息整合到了一起,有了更多的内容可以提供给用户。随着信息的增多,用户开始不满足仅仅作为只能被动阅读的观众,更希望成为内容的提供者,更希望能够有丰富的操作手段来与同样兴趣的人进行交互。于是Web2.0产生。之前的Web被认为是内容提供者,Web2.0应用被认为是平台,用户来主导一切。这个平台只提供必要措施,所有的一切故事的发生统统交给最终用户。例如一些点评网,交友网。论坛是一种表现力不足的低级方式,通过AJAX以及更人性化的设计,Web2.0应用的可用性易用性大大加强。
从Web1.0到2.0的进化过程我们看到,技术不是主导方式。正如许多开发者认识到,许多Web2.0中的概念/技术,应当是在2.0概念之前出现就在某些应用中广泛应用的。发生变化的是外部环境。资讯越来越多,于是成就了搜索引擎;不愿意仅仅成为观看者/旁听者,于是成就了Blog提供商/Podcast提供商;想扩大交际面而不仅仅是身边的熟人,于是成就了交友网站以及各式各样的兴趣小组。一切的迹象表明,是普遍用户的心理决定了应用的发展方向,而Web,由于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个进化过程中逐渐上升到进化链条的上端。与此同时进化的是各式各样的IM工具。
随着web2.0应用的发展,现在看起来的一些很不错的应用模式将会逐渐成为一个新型Web应用的基本技巧。技术方面:页面无刷新;重要操作的时候将后台层变暗而将要操作的层加亮;随处可见的搜索等。业务方面:根据一个人的在一段时间的行为从而猜测他的使用习惯;通过具备相同行为的人猜测他可能也喜欢那个人的行为等等。虽然在技术上,这些实现很复杂,但在以后将会成为基本要求。Web Emotion所关注的,从我在《创新还是沟通》一文中得到的结论,是Web尝试着通过这些行为真正去理解这个人,并作出正确的回应—-Web Emotion, 所扮演的是一个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心理咨询者的角色,在默默观察用户行为,分析用户习惯的同时,努力猜测用户的所想,并提供相应的帮助。
有这样一句话: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许多的Web2.0应用知道,用户体验并不仅仅是交互体验的改进,更重要的是对用户习惯的捕捉,猜测并给予帮助。在一些网站的设计中如豆瓣,如果你认为一本书很不错,那么它会认为你可能也喜欢另外一个认为这本书很不错的人所推荐的书;另外,如果你一直在阅读某一类的书,你也可能会喜欢这一类中添加的新书。这是对习惯的理解。
基本上说,Web做到这个层次用户体验已经相当好。许多人因为这些体验而无可救药的爱上某一个应用。Web Emotion要做的事情比这更多。还是以读书为例,一个人读一本书往往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带着不同的目的去读。我在前年冬天心情不错的时候读过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书很不错,我推荐;但由于书写的实在很低调,读完我很郁闷,并且不想在我心情高兴的时候读类似的书了。这时候读书网站向我推荐类似的书显然不合适。但在某些时候出于某种目的我又确实想读一些类似沉重一点的书,我不知道这些时候是什么时候,我也不知道这些书是什么书。
这样的需求看起来似乎有些离谱,但我认为是合理的。如果一个应用或者工具能够做到这些,无论这个应用是关于什么,我都会毫不犹豫的爱上它。因为它比我自己更了解我。
除了Web2.0要做的事情以外,Web Emotion要做三件事情:
一,从用户开始使用这个应用开始,观察用户行为,分析用户习惯,试图分析出用户的心理需求曲线。这个曲线至少包括时间、需求、心理期待等变量。通过这个曲线,大致可以算出这个用户的下一时刻需求是什么。人的因素很难量化,但在一个特定的应用中,任何操作都是可量化的。因此我不认为这个需求不可实现。这是按时间纵向的分析。
二,从用户开始使用这个应用开始,分析与这个用户在特定时间行为心理相似的用户,并试图推荐给使用用户。如果这个应用中存在这样的用户,试图使这两个用户建立联系。我想用户可能会真正的惊讶,为什么招来的用户这么匹配自己的兴趣。按照兴趣爱好分组进行匹配的交友网站,实际上用户在面对若干种兴趣进行勾选的时候自己并不清楚要什么。而Web Emotion的分析将会从真正的心理层次来进行匹配,因此是最准确最体贴的。
三,界面交互设计上,尝试将“用户操作界面”这种感觉转换为“用户与系统在对话”。
实现了以上三点,用户会发现,应用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够匹配真正的心理需求,更多的时候,感到自己与应用之间的交互像是与心理咨询师的对话。它理解每一个动作的真正心里含义,并给你恰当的推荐。适当的时候,给你推荐一个心理需求相同的人,让你安全稳妥地找到你心里真正想要的朋友。这个朋友甚至可以跟你没有相同的兴趣,但是他一定能跟你聊到一起。
Web Emotion概念的提出,与Web2.0一样,都是基于人们的心理需求。2.0的需求是需要展现自我,需要社会化;我所理解的Web Emotion需求是需要被倾听,需要适时、恰当的建议,需要交心的朋友。而这一切,是生活在当今社会需要的心理需求。
Web Emotion概念几乎可以应用在所有消费类Web应用上。评价、交友、Wishlist等都可以从中受益。
技术实现上,最复杂的莫过于针对用户的操作来进行记录和分析。一些数据分析的概念可以在这里被应用,相关的算法也可以用来参考。这个计算模型可以在各个应用通用。另外,寻找相近行为的匹配度算法也会比较复杂。
总结
Web Emotion概念的提出,继续以满足用户心理需求为目标,以丰富的交互手段为基础,在分析用户习惯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用户心理。现有的应用没有考虑时间等其他因素,Web Emotion将会综合考虑各种影响人决策的因素并形成曲线来指导对用户的建议;另外,Web Emotion也将通过复杂的计算来找出真正与用户心理特征相近的朋友,真正提高社交质量,满足用户心理期待。